財政部浙江監管局三維發力嚴查呆賬核銷,筑牢國有資產流失防線;萬科再獲深鐵集團30億元“輸血”,年內累計借款近150億元應對償債高峰;中央匯金大動作:控股8家券商并增持ETF,強化資本市場穩定;北京市公安局與北交所合作,探索涉案虛擬貨幣處置“新渠道”財政部浙江監管局通過建立呆賬核銷備案機制、抽審核查機制和調查分析機制,全面加強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防范借款人逃廢債。采用“云備案+實地核”模式,搭建線上備案平臺,實現40家在浙中央直屬金融機構全覆蓋,現場抽審核查金額占年度核銷總額三分之一以上。嚴格落實財政金融政策,督促金融機構規范程序、優化債權追償,聚焦盡職調查、估值等環節。結合嚴監督與強服務,約談責任人、梳理專項報告,同時通過“4+x”會商機制開展政策宣講,增強監管質效,維護金融市場秩序。【評論】財政部浙江監管局以“三維發力”模式強化呆賬核銷監管,體現了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堅定決心。通過“云備案+實地核”創新機制和全流程動態跟蹤,精準把控金融機構呆賬核銷的規范性與追償效能,有效遏制逃廢債行為,筑牢了國有資產保護的“防火墻”。同時,“嚴監督+強服務”并舉,不僅嚴肅追責違規行為,還通過政策宣講與會商機制提升金融機構合規意識,展現了財政監管的綜合效能。然而,核銷后債權追償的復雜性及地方政府干預等潛在風險仍需警惕。未來,需進一步完善跨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深化政策指導,確保呆賬核銷既規范高效又服務實體經濟,為金融風險防控提供示范。6月6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其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深鐵集團)擬提供不超過30億元股東借款,期限不超過36個月,利率為2.34%,低于市場水平,用于償還公開市場債券本息及指定利息。這是2025年內深鐵集團第五次向萬科“輸血”,年內累計借款達148.52億元。此前,深鐵集團分別于2月10日、2月21日、4月和5月提供28億元、42億元、33億元和15.52億元借款。萬科今年面臨償債高峰,一季度已兌付98.9億元債券,年內到期及回售債券仍有217.6億元。深鐵集團持股27.18%,持續以低息借款支持萬科,但其自身2024年虧損332.82億元,財務壓力不容忽視。
【評論】萬科年內累計獲深鐵集團近150億元低息借款,凸顯大股東在房地產市場低迷背景下的強力支持,助力萬科應對2025年217.6億元的債券兌付壓力。2.34%的借款利率和靈活的還款安排體現了市場化與國資支持的結合,為萬科流動性緊張提供關鍵緩沖。然而,深鐵集團自身巨額虧損引發對其持續“輸血”能力的擔憂,萬科流動性安全愈發依賴銀行融資、資產處置和大股東支持。在房地產市場筑底、新項目減少的背景下,萬科需加速盤活資產、優化債務結構,同時深鐵集團的資金調度面臨考驗。未來,雙方需平衡短期紓困與長期健康發展,避免陷入“無底洞”,為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提供可借鑒模式。(一)6月6日,中國證監會批復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匯金”)成為長城國瑞證券、東興證券、信達證券等8家金融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涵蓋券商、基金和期貨公司。此前,今年2月,財政部將中國信達、長城和東方三家AMC股權劃轉至中央匯金,增強國有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目前,中央匯金旗下控股8家券商和6家公募基金,資產版圖進一步擴大。中信證券研報稱,此舉有望推動券商行業并購整合。另一方面,4月7日,中央匯金宣布增持ETF,強調其“平準基金”角色,未來將繼續增持以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證監會主席吳清5月7日表示全力支持其發揮維穩作用。【評論】中央匯金近期動作頻頻,既通過股權劃轉擴充金融資產版圖,控股8家券商和6家公募基金,又以“平準基金”身份增持ETF,彰顯了其在優化國有金融資本配置和穩定資本市場中的雙重角色。股權整合不僅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還為券商行業并購重組注入動力,或將推動頭部券商強強聯合及中小券商特色化發展。然而,行政化與市場化并購的平衡仍需探索,需警惕資源整合中的效率與合規風險。ETF增持則傳遞了“底線思維”,有效緩解市場恐慌,助力底部企穩,但在外部貿易摩擦和經濟不確定性下,長期維穩效果需依賴更廣泛的政策支持與市場信心恢復。中央匯金的綜合布局為金融體系穩定和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二)北京市公安局法制總隊與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交所)創新合作,簽署《涉案虛擬貨幣處置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將涉案虛擬貨幣納入“實物上繳”范疇,構建合法、公允、安全、高效的司法處置模式。面對虛擬貨幣犯罪高發及境內無法直接變現的難題,公安機關委托北交所通過香港合規持牌交易所公開出售,結匯后上繳國庫,已成功處置順義公安分局一起案件。2017年,北京率先建立實物上繳國庫“綠色通道”,累計處置546.8萬件涉案財物。此次模式通過嚴格反洗錢審查、設置保留價、110%履約保證金及全程技術支持,確保處置合規、安全,24小時內完成全流程。此外,法制總隊通過專題培訓提升民警偵辦虛擬貨幣案件能力。【評論】北京市公安局與北交所首創的涉案虛擬貨幣處置“新渠道”,為司法實踐中虛擬貨幣變現難題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通過香港合規交易所處置,既巧妙規避了內地交易禁令,又借助司法互助安排強化法律保障,體現了法治化與市場化的有機結合。公允定價和嚴格風控措施有效保護了國有資產價值,24小時高效流程則展現了處置“加速度”。然而,虛擬貨幣跨境處置仍面臨匯率波動、反洗錢監管等挑戰,需進一步完善跨區域協作與技術支持。未來,隨著培訓深化和機制優化,這一“北京樣本”有望為全國涉案虛擬貨幣處置提供示范,助力打擊虛擬貨幣犯罪,維護金融秩序與社會穩定。